一、酒的起源
據有關資料記載,地球上較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。所以,可以這樣認為,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,而是天工的造化。
在我國民間也有杜康造酒的傳說。有天,仙人指點他:你明天早晨到外面去,會碰到三個人。從他們身上各取一滴血,滴入酒糟里,美酒即成。結果,杜康第二天遇到三個人,分別是秀才、武士和瘋子。
飲酒三境界:
一階段如同文人,溫文爾雅、謙遜尚禮;
二階段如疆場武士,酒過三巡后便稱兄道弟、酣戰淋漓;
三階段超量飲酒后儀態全失,該倒的倒、該躺的躺、該瘋的瘋,不敢說的話說了、不該做的事做了。
二、酒文化的精髓:禮與情
酒文化中的“禮”,多表現在祭祀和宴飲中。商周兩代,青銅制作的飲酒器屬于禮器,使用時有嚴格的尊卑之分。在宗廟舉行祭祀,因祭祀者身份、地位的不同,所持的飲酒器也不一樣。在進食之禮中,葷素菜肴和酒漿要放在一定的位置,有左酒右漿的規定?,F在的宴席上杯筷盤碟仍需擺置有序、客人動杯總在主人敬酒之后、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,這些還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遺風。
酒文化中的“情”,文人借杯流露得較為透徹。陶淵明的“過門輒相呼,有酒斟酌之”和李白的“青天有月來幾時,我今停杯一問之”,凸顯了閑情。杜甫的“朝扣富兒門,暮隨肥馬塵。殘杯與冷炙,到處潛悲辛”,則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種回蕩人心的情。杯成了當時情景的見證,凄之、慘之、憐之、惜之,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。
三、酒情
1、無酒不宴
開宴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從古至今,酒宴都是重要社交場合,眾人把酒言歡、借酒抒情、借詩言物。古人喝起酒來,是很講究的:往大里說講究環境,喝的是情調;往小里說講究器皿,飲的不只是酒,更是心情。喝酒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,較有趣的大抵是流觴曲水:一群人環坐活水流溪旁,酒杯置于水上;順流而下,拿起可飲;搭配行酒令,更是別有風趣。
2、無酒不友
將進酒,君莫停。
酒逢知己千杯少。
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
妄論這人生幾番沉浮,彼情彼景;無限豪情思緒,方是真情界。
盡觴豪飲、應樂揮墨、賦情作詩,自有一番風情,令人向往。
3、無酒不憂
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。
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
一飲解百結,再飲破百憂。
愁不愁一杯酒,憂不憂酒尚有。
一酌千憂散,三杯萬事空。
酒時言憂,醒后仍要面對的,才是生活。
酒不是好東西,今朝萬事空,明日事萬愁。
4、無酒不悲
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,舉杯消愁的小意。
得意、失意間,仿佛人生沒有一壺酒不能解決的;如果有,那就兩壺。
且醉樽前休悵望,古來悲樂與今同。
人間美景難得,酒后較易悵然;越喝越清醒的悲,看透世事卻得不到的醉。
仔細想來,古今一瞬,多少難眠、幾多悲樂,竟大同小異;愁緒萬千,悲情倒是統一的。
5、無酒不歡
一生大笑能幾回,斗酒相逢須醉倒。
人之一生,不大醉一場,怎生圓滿之意。
醉眼觀世界,自有妙章。
四、酒德
中國古代的酒道,精髓是中和二字,主張對酒無嗜飲。
酒可以飲,但要飲而不過,飲而不貪;飲似若未飲,絕不可太過,故謂之和。平和諧調,不偏不倚,無過無不及;飲酒要飲到不影響身心,恰到好處;有樂而不誤事,才能被稱之為和。
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,只要控制到位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的,所以古人把飲酒視為一種養身之道。那么,古人是如何以酒養身的呢?
首先是勿強飲,即不過量。
古人飲酒,遵循溫克。也說要多喝酒,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;要保證不失言、不失態。三爵不識是古人飲酒必須要遵循的禮儀,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;喝完三爵,就應該很自覺放下杯子,退出酒筵。三爵也適量,量足就好了。
其次是勿空腹飲。
中國有句古語叫空腹盛怒,切勿飲,認為飲酒必佐佳肴。酒進入人體后是靠肝臟分解的,肝臟在分解酒精時需要各種維生素維持輔助;如果此時胃腸中空無食物,容易造成肌理失調、肝臟受損。因此,飲酒時應佐以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菜肴、水果等食物。
再次是勿混飲。
混雜飲會產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,使人感覺胃不舒服、頭痛等,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。
五、酒風
李白曾言: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,飲酒之樂盡在其中也。別人稱他為詩仙,他卻自比酒仙。獨酌時,有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”;群飲時,有“百年三萬六千日,一日須傾三百杯”;得意時,有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;失意時,則“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劍四顧心茫然”。更有《將進酒》里千古絕唱:“古來圣賢皆寂寞,惟有飲者留其名”、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”,留給了后世好的喝酒理由:喝吧,想那么多干什么?
相比而言,生于飲酒世家的文學大家蘇東坡卻非常節制。他每天都喝,總量卻不超過五杯,總是保持微醺的狀態,可謂深得小酒怡情的真諦。蘇軾的酒歌中,不但有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”的豪放,更有“人生如夢,一樽還酹江月”的厚重。同樣是杯中之物,東坡居士所參悟的天地世界,似乎要比青蓮居士醉眼所見的顛倒乾坤更有意味、更富于哲理。
懂酒的人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:雖是好酒,但如果后面沒有歷史、沒有故事、沒有幾代飲者和酒徒積淀下來的口碑與傳說,“那這個酒,就缺乏一點真正的味道”。喝酒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后短暫的快感,而是喝好了之后的感悟與品味。酒里有乾坤,杯中藏世界。
想不通,道不明,不如一醉方休。
六、酒禮
酒桌上的禮儀很多,簡單舉幾個例子:
要先給長輩斟酒;如果有客人的話,先給客人斟酒再給長輩斟酒。
斟酒不宜太滿也不宜太少,倒酒八分滿。
跟別人碰杯應該是左手放在杯底,右手拿著杯子;端酒杯與別人碰時要低于別人的酒杯,這是一種尊重。
敬酒要注意順序,不要亂敬酒。一般是按照主人敬主賓、陪客敬主賓、主賓回敬、陪客互敬的順序敬酒。
可以多人敬一人,不可一人敬多人。
敬酒要有說詞。
勸酒要適度。
酒桌上不要竊竊私語。
拒酒要有禮節,有方法。